阴道发育异常的特点及处理协和妇产科进

编者按:

本栏目内医院妇产科进修医师课程听课笔记,由进修医师整理,课程讲者修订,获课程讲者及笔记整理者授权发布于协和妇产科教学公众平台。

阴道发育异常的特点及处理

课程讲者:朱兰教授(医院)

笔记整理:刘景超大夫(大兴区妇幼)

一、阴道发育异常病因

副中肾管形成、融合过程异常

其他致畸因素

二、阴道发育异常分类

副中肾管发育不良:MRKH综合征

副中肾管融合异常:阴道横隔、阴道纵隔、阴道斜隔综合征

泌尿生殖窦发育不良:阴道闭锁

三、MRKH综合征(Mayer-Rokintansky-Kuster-Hausersyndrome)

(一)概述

发病率1/

病因不明

合并其他系统异常

肾脏异常——29.6%

骨骼异常——7.7%

听力异常

(二)临床表现

原发性闭经

性交困难

(三)治疗

1.非手术治疗:模具顶压法(Vaginaldilation)

均可采用,尤其阴道前庭有浅凹者。

重复使用的阴道扩张器;

治疗满意:数月不等,三个月可成功顶压至8cm。

注意:模具用力顶压10-20分钟,Bid-tid,辅助局部利多卡因凝胶较少疼痛,平时持续佩戴模具,渐增长模具长度。

客观解剖学成功率85~95%。

性功能评价---同正常女性接近

FSFI(FemaleSexualFunctionIndex)评分

6个分项---性欲、性唤起、湿润感、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疼痛感。

2.手术治疗:人工阴道成形术

羊膜法、腹膜法、皮片法、皮瓣法、肠道替代法、生物补片法、其他。

(四)鉴别诊断疾病

小阴唇融合

外观无阴道及前庭粘膜

一个“尿道”开口,常主诉“周期性尿血”,排尿和经血均从这口排出。

2.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染色体为46xy,男性激素水平,性腺常在腹腔内,应切除性腺。

膀胱直肠间隙小,“造穴”易损伤。

四、阴道闭锁

(一)分型

Ⅰ型:阴道下段闭锁;

Ⅱ型:阴道完全闭锁,多合并宫颈、子宫体发育不良。

(二)临床表现

Ⅰ型阴道闭锁

子宫内膜功能正常

症状出现较早

Ⅱ型阴道闭锁

部分子宫内膜分泌功能不正常

症状出现较晚,常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

(三)诊断

妇科检查

阴道上段扩张,宫颈、宫腔积血,无阴道开口,闭锁处粘膜表面色泽正常,肛诊可扪及凸向直肠包块,位置较处女膜闭锁高。

核磁共振显像

超声检查

(四)治疗

手术原则

尽早解除阴道阻塞,使经血引流通畅

手术步骤

粗针穿刺阴道粘膜,抽出积血,左右切开闭锁段阴道,排出积血,切除多余闭锁的纤维结缔组织,利用已游离的阴道粘膜覆盖创面,术后定期扩张阴道以防挛缩,建议佩戴模具。

五、阴道横隔

(一)特点

发病率1/~1/

两侧副中肾管融合后尾端与泌尿生殖窦未贯通或部分贯通

上、中段交界处多见

厚度约1cm

位置偏低者影响性生活

阴道分娩时影响胎先露部下降

完全性横隔:原发性闭经伴周期性腹痛,进行性加剧

不完全横隔:横隔处狭窄--沙漏状

(二)诊断

妇科检查

阴道较短或仅见盲端

横隔中部可见小孔

肛诊可扪及宫颈及宫体

完全性横隔上方触及块状物

B超、MRI

(三)治疗

完全性横隔:及时切除

不完全横隔:子宫积血之前,术前让经血充分扩张阴道上段,横隔变薄,足够的阴道组织以再吻合。

手术技巧

粗针穿刺定位、抽出积血、环状切除,阴道上下端端端吻合(endtoendanastomasis),“Z”字形沿圆周缝合(疤痕沿缝线纵向愈合,防止术后阴道挛缩),术后放置阴道模具、定期更换。

分娩时处理

横隔薄者:胎先露部下降压迫横隔时切开,胎儿娩出后再切除。

横隔厚者:剖宫产,术后创面的愈合情况,定期扩张或放置模具。

六、阴道纵隔

(一)病因

双侧副中肾管会合后,尾端纵隔未消失或部分消失

可分为完全纵隔和不全纵隔

常伴双子宫、双宫颈、同侧肾脏发育不良

(二)临床表现

完全纵隔:无症状,性生活和阴道分娩无影响

不全纵隔:性生活困难或不适,有时有痛经,分娩时胎先露下降可能受阻

其他:不孕、反复流产

(三)诊断

妇科检查

阴道被一纵形粘膜壁分为两条纵形通道

粘膜壁上端近宫颈

完全纵隔下端达阴道口

不全纵隔未达阴道口

可用阴道镜辅助观察

B超(盆腔、泌尿系)

MRI检查

必要时术中宫腔镜检查(明确合并完全/不完全纵隔子宫/双子宫)

(四)治疗

手术切除(阴道纵隔影响性生活或阴道分娩)

两钳之间切除纵隔(一钳钳夹膀胱侧,一钳钳夹直肠侧,从阴道口到宫颈)

可吸收线间断纵向缝合

若合并子宫纵隔同时行宫腔镜下切除

分娩时处理

胎先露下降压迫纵隔时先切断中部,待胎儿娩出后再切除纵隔。

七.阴道斜隔综合征Herlyn-Werner-Wunderlichsyndrome(HWWS)

(一)病因

副中肾管向下延伸未到泌尿生殖窦形成一盲端

常伴有同侧泌尿系发育异常,多为双宫体、双宫颈及斜隔侧的肾缺如

(二)分类

Ⅰ型:无孔斜隔

隔后的子宫与外界及另侧子宫完全隔离,宫腔积血聚积在隔后腔。

Ⅱ型:有孔斜隔

隔上一数毫米的小孔,隔后子宫与另侧子宫隔绝,经血通过小孔滴出、引流不畅。

Ⅲ型:无孔斜隔合并宫颈瘘管

两侧宫颈间或隔后腔与对侧宫颈之间有小瘘管

有隔一侧子宫经血可通过另一侧宫颈排出,引流亦不通畅。

Ⅳ型:特殊补充分型

无孔斜隔合并隔后宫颈闭锁型,一侧阴道完全闭锁

隔后子宫的宫颈发育不良或闭锁,常伴斜隔侧(多为右侧)的肾缺如。

(三)临床表现

Ⅰ型和Ⅳ型表现类似

发病年龄早,多痛经,可继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输卵管和阴道积脓。

易被误诊为原发性痛经、阴道壁囊肿、盆腔包块等。

Ⅱ型和Ⅲ型表现类似

发病年龄晚,阴道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易发生上行性生殖道感染

易被误诊为青春期功血、阴道炎、盆腔炎、阴道壁囊肿、盆腔包块等。

(四)诊断

专科检查:一侧穹隆或阴道壁有囊肿,增大子宫及附件肿物

穿刺:局部消毒后在囊肿下部穿刺,抽出陈旧血即可诊断

B型超声、MRI:一侧宫腔积血,阴道旁囊肿,同侧肾缺如

子宫碘油造影:Ⅲ型者宫颈间的瘘管

泌尿系造影

(五)手术治疗

Ⅰ型、Ⅱ型、Ⅲ型手术方法

囊壁小孔或穿刺定位(包块最突出处),上下剪开斜隔、暴露宫颈,沿斜隔附着处菱形切除、最大范围边缘电凝止血,油纱卷压迫24~48小时,一般不放置阴道模型。隔切除要“顶天立地”。

Ⅳ型患者手术方法

处理上明显不同。宫颈发育不良很难手术纠正,建议直接行腹腔镜/开腹下,斜隔后闭锁宫颈的子宫切除术。

(六)阴道斜隔术后生育情况

有生育要求者37例,15例患者治疗前已有妊娠和分娩,至少妊娠1次者29例,至少分娩1次者20例,6例患者诊断为原发不孕。总妊娠次数53次(平均妊娠次数1.83±1.00;1-4次),斜隔侧子宫妊娠:20次(37.74%),斜隔对侧子宫妊娠:33次(62.26%),8例患者双侧子宫均有过1次。

结局:妊娠10例妊娠足月行剖宫产分娩,9例妊娠足月阴道分娩,1例早产。

—End—

欢迎转发朋友圈,谢绝其它媒体及公众平台转载。

栏目编辑:李舒

赞赏

人赞赏









































哪个医院白癜风好治
北京公立医院里哪所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pwm.com/jbzd/1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