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局部突起,引起鼻腔、鼻窦生理功能障碍并产生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头痛等)者,称为鼻中隔偏曲。好发人群为有鼻外伤史,儿童期患腺样体肥大,有家族史、鼻息肉、肿瘤患者。一般经鼻镜检查便可诊断。手术矫正是鼻中隔偏曲惟一治疗方法。
1、鼻中隔外伤以及鼻中隔之骨和软骨发育不均衡是本病之主要原因。此外,肿瘤或异物压迫鼻中隔,儿童腺样体肥大以及硬腭高拱限制了鼻中隔发育,也可发生本病。
鼻中隔偏曲
、外伤。当外伤发生鼻骨骨折时,常并发中隔软骨脱位变形,甚至软骨骨折,如不及时复位,可遗留中隔偏离。婴儿出生时产道狭窄、或因产钳挟持不当,亦可致鼻中隔软骨偏曲、脱位。外伤是引起鼻中隔偏曲的最常见病因。
、鼻中隔之骨和软骨发育不均衡以至畸形,畸形易发生于各部接合处。这也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4、小儿腺样体肿大影响鼻通气,张口呼吸代偿,日久致颌面骨发育畸形,硬腭高拱,结果使鼻腔的底部上抬,渐使鼻中隔呈偏曲状态。
5、发育异常: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鼻中隔在胚胎期由几块软骨组成。在发育生长和骨化过程中,若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或骨与骨之间生长不均衡,则形成畸形或偏曲;在相互接缝处形成骨棘或嵴。常见的原因有腺样体肥大导致长期张口呼吸,日久发生硬腭高拱,缩短鼻腔顶部与鼻腔底部的距离,使鼻中隔发育受限而发生鼻中隔偏曲;营养不良影响鼻中隔发育和骨化,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
6、一些生长较为缓慢的鼻腔或鼻窦肿瘤,如骨化纤维瘤、鼻息肉等,其他如鼻窦囊肿等,生长比较大时,可挤压鼻中隔,导致鼻中隔偏曲变形。
7、遗传: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疾病分类
鼻中隔偏曲
如无鼻功能障碍的鼻中隔偏曲称为“生理性鼻中隔偏曲”。根据偏曲的部位可分为软骨部偏曲、骨部偏曲和混合型偏曲。按鼻中隔偏曲的形态分类有“C”形或“S”形,前者是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向一侧偏斜,后者是筛骨垂直板向一侧偏曲、中隔软骨向另一侧偏曲。局部呈尖锥样突起者呈骨棘;由前向后呈条状山嵴样突起称嵴、常位于中隔软骨后端或其与筛骨垂直板、犁骨交接处。按鼻中隔偏曲方向有纵形偏曲和横形偏曲。凡中鼻甲游离缘以上相对应的鼻中隔存在偏曲者称为高位偏曲、以下称为低位偏曲。鼻中隔偏曲常可伴有外鼻歪斜。
4.临床症状编辑
症状轻重与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有关。
1、鼻塞:常为主要症状。向一侧偏曲者,常为单侧鼻塞;向双侧偏曲者如S型偏曲,则鼻塞多为双侧。但一侧偏曲者如对侧出现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则也可出现双侧鼻塞。
、鼻出血:常有症状。发生在偏曲之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此处粘膜薄。常受气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生糜烂而出血。
、头痛:偏曲之凸出部压迫同侧鼻甲而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4、邻近器官症状:鼻阻塞妨碍鼻窦引流,继发鼻窦炎症;长期张口呼吸和鼻内炎性分泌物积蓄,使之易于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5.检查鼻中隔软骨部偏曲诊断较易,高位或后段偏曲易被忽视。本病必须与鼻中隔粘膜肥厚相鉴别,以探针触之,后者柔软,且易压成小凹。检查时可见鼻中隔偏曲的各种类型,按偏曲形态分类,有“C”型、“S”型、嵴和距状突等。按偏曲部位分类,则有高位、低位、前段、后段之别。
6.并发症编辑
1.鼻中隔穿孔①多发生于术中剥离软组织时,因动作粗暴,使其双侧于对称部位破裂。②鼻粘膜有感染性炎症时,即使单侧撕裂也可导致穿孔。③鼻中隔两侧软组织分离不充分时,即使去除软骨或骨部也易撕裂软组织,若双侧撕裂,可将取出的软骨片置于两侧裂口间,用一“U”型塑料片放于双侧破裂处表面,借以起保护作用,然后两侧以均匀压力填入凡士林油纱条,最后小心抽出塑料片。
.鼻中隔血肿系鼻中隔软骨膜间出血所致。术后抽出鼻腔填塞物后若发现鼻中隔两侧均有半圆形隆起,质地柔软,患者主诉鼻塞,虽滴用麻黄素生理盐水也不改善。小血肿可自行吸收,较大血肿须予处理。
.鼻中隔脓肿系鼻中隔血肿细菌感染所致。手术时机选择不当,在鼻内感染期或有较多脓性分泌物时,皆可造成自切口处的感染。
4.鼻梁下塌多由于手术中去除中隔软骨时鼻梁部去除太多所致。术后并发的鼻中隔脓肿若不及时妥善处理,造成软骨软化坏死,也可发生此类畸形。
5.颅内并发症少见。鼻中隔脓肿或筛板破损,可使颅内感染机会增多。
诊断鉴别编辑
一般经鼻镜检查便可诊断。但须与鼻中隔结节相鉴别。后者发生于鼻中隔高位近中鼻甲处,系中隔黏膜限局性肥厚形成的突起,以探针触及,质地柔软。中隔结节的形成与脓性鼻涕的慢性刺激有关。另一罕见疾病为鼻中隔梅毒瘤,其质地虽亦较硬,但该处黏膜明显充血。
鼻中隔偏曲对鼻中隔偏曲的诊断,一方面注重是否引起鼻腔、鼻窦功能障碍,注重与其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另一方面,注意鼻中隔偏曲(即使较轻度的)是否影响鼻腔或鼻窦手术以及手术后的效果,即能否引起术野狭窄或术后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障碍和粘连等。
软骨段偏曲,诊断较为容易。鼻中隔后段或高位偏曲易被忽略,需用1%麻黄素收缩鼻粘膜后,方可窥见、确诊。在诊断中应注意鉴别是否为肥厚的鼻中隔黏膜。用探针触之可出现明显凹陷者则为黏膜肥厚。
鼻中隔偏曲的诊断较易确立,但应防止掩盖鼻腔、鼻窦、鼻咽等其他更为重要疾病的诊断。如鼻咽癌、鼻窦真菌病等也有类似鼻中隔偏曲常见的鼻塞、头痛和鼻出血等症状。故在确诊鼻中隔偏曲的同时,尤其在施行鼻中隔矫正术以前,尚应排除鼻腔、鼻窦、鼻咽等处更为严重的疾病。
8疾病治疗编辑
对鼻中隔偏曲可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鼻内窥镜的配合下,对偏曲的鼻中隔进行矫正,从而改善鼻腔通气,达到治疗的目的。若同时有鼻息肉或鼻甲肿大,应先行鼻息肉和鼻甲手术。若鼻通气改善,鼻部症状消失,偏曲的中隔也可不作处理。手术方法一般是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摇门式手术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或成形术。凡具有明显的症状之一,且证实确有鼻中隔偏曲,并怀疑其与症状有关者,即可作为手术适应症。
方法:过去一直沿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但此术对畸形复杂者难以奏效。60年代以后至今,多数学者推崇鼻中隔鼻成形术,即在行鼻中隔矫正的同时行鼻外形矫正,此术可恢复正常的鼻呼吸,比较符合鼻整形术学的基本原则。由于手术仅切除少量软骨和骨,故亦可选用于儿童严重鼻中隔偏曲者。
矫正是唯一治疗方法,但若同时有鼻息肉或鼻甲肿大应先行鼻息肉和鼻甲手术,若鼻通气改善鼻部症状消失,偏曲的中隔也可不作处理。有如下情形之一者即应予以手术:①鼻中隔偏曲引起长期持续性鼻塞者;②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鼻窦引流者;③因中隔偏曲致反复鼻出血者;④因鼻中隔偏曲而引起反射性头痛者;⑤有鼻中隔明显偏曲的血管运动性鼻炎(结构性鼻炎)。
情形应属手术禁忌或暂缓手术:①鼻内急性感染者;②未经治疗的鼻窦炎;③某些全身性疾病和糖尿病肺结核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血液病等;④女患者月经期中;⑤18岁以下者。
(一)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这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最常用的方法,患者半坐位以1%地卡因(含少许0.1%肾上腺素)棉片分别置于两侧嗅裂总鼻道内行鼻粘膜,表面麻醉然后用含有0.1%肾上腺素的1%普鲁卡因,或0.5%利多卡因于鼻中隔前端切口外浸润麻醉,可有利于该处粘膜骨膜分离,如经此处同时向鼻中隔粘膜软骨膜下注射少许生理盐水,使其隆起则有利于粘软骨膜的分离,尤其是尖锐的矩状突处。
1、切口
左侧鼻前庭皮肤与中隔粘膜交界处上,自鼻中隔前端顶部下至鼻中隔底部切口,向鼻腔底部适当延长,以便于手术操作,应注意不可切透软骨,以免损伤对侧粘软骨膜,切开软骨表面的软组织露出瓷白色的软骨。
、将鼻中隔剥离子
从切口处置于该处软骨膜下紧贴软骨表面,分离软骨膜和骨膜,分离时由上而下并与鼻梁平行,应主要依靠剥离子侧缘分离分离范围:前上达鼻中隔软骨前,上缘下达鼻中隔底部鼻腔底的粘骨膜也须分离一部分,向上向后均须超过偏曲部分至少1cm。
、分离到偏曲突起处时应先从突起四周仔细分离,以减轻突起处粘膜张力,最后再分离突起处粘骨膜。
4、在原切口后约mm处,以中隔粘膜刀切开中隔软骨,但不能将对侧粘软骨膜切透,切开时刀刃应与软骨平面斜交。
5、将剥离子从软骨切口伸至对侧粘软骨膜下,紧贴对侧软骨于骨表面,分离对侧粘软骨膜和骨膜分离范围,与切口侧相同当,分离至软骨偏曲之凹陷处时应格外小心,该处粘膜软骨膜可能与凹陷之软骨粘连较紧,应注意防止软组织破裂,为使最凹处粘膜易于剥离,也可在剥离该侧软组织前于粘软骨膜下注入少许生理盐水,以使凹陷处粘软骨膜隆起有利于分离。
6、鼻中隔软骨及骨部两侧组织分离后,由切口处置入鼻中隔张开器将鼻中隔两侧软组织撑开,充分暴露鼻中隔软骨骨面和剥离出的骨面用鼻中隔旋转刀,先由软骨切口上端与鼻梁平行向后推出,筛骨垂直板然后将其向下至梨骨处,再向前沿梨骨前上缘及上颌骨鼻嵴上缘拉回,即将鼻中隔软骨大部切除取出的软骨片暂时保留,以备两侧软组织剥离破裂时可将其平整,置于破裂处两侧软组织之间以避免鼻中隔日后穿孔使用旋转刀时,应注意鼻中隔前上缘不可去除过多,至少应保留6mm宽的软骨,以防止日后鼻梁下塌。
7、用鼻中隔咬骨钳咬除鼻中隔骨部的偏曲部分,对于底部的骨质嵴突可用鼻中隔骨凿去除,对于筛骨垂直板不宜去除过多,更不能用暴力扭转的方式,使骨片折断以免损伤筛板而引起并发症。
8、将术中的血液血块及凿骨时的碎骨屑清除干净,取出鼻中隔张开器将两则软组织贴合,从两侧鼻腔观察鼻中隔偏曲是否矫正如仍有部分偏曲存留,应重新放入张开器将其去除。
9、两侧软组织贴合后将切口缝合~针或不缝合,两侧鼻腔以灭菌凡士林纱条填塞填塞时宜先将纱条铺于切口处,或软组织破裂处加以保护,然后再填入剩余纱条。
10、4小时后抽出鼻腔纱条为防止抽出后喷嚏发作,可嘱患者以手指甲轻掐双侧鼻骨下缘,术后一周鼻内滴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并隔日以麻黄素棉片收缩和清理鼻腔,术中如有粘软骨膜或骨膜破裂术后清理,鼻腔时应特别注意及时去除该处多余分泌物,防止感染切口如有缝线术后5天即可拆除。
(二)鼻中隔成形术
鼻中隔成形术的特点是既能矫正畸形使鼻中隔正直,又可保留中隔软骨支架,且极少有术后中隔穿孔,该术式适用于鼻中隔软骨部偏曲禁忌症,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1、麻醉及患者体位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切口
于鼻中隔偏曲凹面一侧将鼻小柱向对侧牵拉,在中隔软骨游离缘的鼻前庭皮肤处自上而下切开,上自鼻背下至前鼻棘使鼻中隔前缘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自切口向后分离。鼻中隔凹面侧的软组织和底部粘骨膜充分暴露切口侧的鼻中隔支架。
4、将中隔软骨在鼻背缘与鼻侧软骨离断,自中隔软骨后上及后下底部与骨质交界处分别切除一窄条(~4mm宽),中隔软骨使整个中隔软骨只附着于对侧未被剥离的办组织上。
5、如果鼻中隔骨部支架也有偏曲,可经中隔软骨离断的后缘伸入中隔剥离子,分离对侧鼻中隔骨部的粘膜然后以中隔咬骨钳切除,筛骨垂直板梨骨等处的偏曲部分。
6、于中隔软骨凹陷最显著部分在凹面侧软骨表面作数条深切口,但不得切透对侧粘软骨膜切口长度,应几乎达到整个软骨凹陷边缘,也可在切口之间切除1mm宽的软骨条,经此处理后的中隔软骨所具有的弹力,将允许软骨处于平直将其推回中线即可。
(1)在偏曲的中隔凹面做切口。
()借助软骨的弹性将其推直。
7、检查双侧鼻腔看是否还有偏曲部分,如还有剩余偏曲部分应重新撑开切口进行处理。
8、切口缝合
双侧鼻腔用凡士林纱条等压填塞,4小时后抽出纱条,其他处理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
(三)鼻中隔偏曲药物方法不可靠
因为鼻中隔偏曲是骨性或和软骨的偏曲,药物不可能改变骨和软骨的形态异常,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鼻塞、出血、头痛等症状,而不可能彻底消除鼻中隔形态异常所引起的各种相关症状。[]
盐水洗鼻法
鼻中隔偏曲症状众所周知,在鼻炎中,有很多的种类以及区别,其中一部分单纯性鼻炎一部分为发生器质性病变。
鼻炎症状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或者鼻息肉,这类就属于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在存在这三种病症的情况下到底是不是用盐水洗鼻来消除症状,具体要看情况而定:如果病变情况比较严重,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手术,只有手术才能解决偏曲的鼻中隔或者是切除已经肥大的增生组织。
手术后就需要盐水洗鼻了,做过手术的朋友就知道,医生都会这么告诉你的。一个是用盐水洗鼻尽快帮助恢复鼻腔功能,二就是可以防止复发。虽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但用就有可能,不用就永远不可能。
如果还没严重到需要手术的程度,或者因为某些情况不能做手术,那么盐水洗鼻是可以用一用的,但期望值别太高,盐水洗鼻是不能将已经偏曲的鼻中隔或者已经长出增生部位的鼻甲,鼻息肉完全洗掉。能缓解就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总比长期用药强,这种情况长期用药也仅仅是缓解而已,而长期用药一个是肝脏肾脏受累,同时也容易引起药物性鼻炎。
9康复保健编辑
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方面的护理主要是由医生来完成的,包括:
1、术后用无菌纱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
鼻中隔偏曲、局部使用冰袋冷敷,减少出血;
、嘱咐患者口腔内的渗血要轻轻吐出;
4、每天的口腔清洁护理,预防感染。
患者的自我调理则包括:
1、术后进食温的、清淡的、易消化的流质食物,1-天后改回普通饮食。
、忌烟酒、辛辣刺激以及过硬的食物;
、必要的口腔清洁;增强营养、适当锻炼身体;
4、洗鼻、揩鼻涕时不要太用力,防止出血;
5、如果发现填塞的纱布松动或者脱落,不要自行随意处理,即使找回医生就诊等。
深圳福田武警耳鼻喉诊疗中心专家介绍说,现代的鼻内镜指导下的低温等离子微创性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以及具备了相当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仍需要患者的自我调理相配合,一方面可以有效预防继发性出血、预防感染。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鼻中隔偏曲的复发。
6、术后二十天起我们建议大家用生理盐水洗鼻。不仅能够加速伤口愈合,还能降低鼻炎复发的几率。
10相关饮食编辑
一、多吃以下食物:
1、多吃含维生素C及维生素A的食物:菠菜、大白菜、小白菜、白萝卜等。
、生姜、蒜、韭菜、香菜等暖性食物。
、糯米、山药、大枣、莲子、意仁、红糖和桂圆等。
二、禁绝以下食物:
1、牛肉、含咖啡因饮料、巧克力、柑橘汁、玉米、乳制品、蛋、燕麦、牡蛎、花生、鲑鱼、草莓、香瓜、蕃茄、小麦。
、冷饮:过冷食物会降低免疫力,并造成呼吸道过敏。
、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容易剌激呼吸道黏膜。
4、特殊处理或加工精制的食物。
11与之相关编辑
病前预防
鼻中隔偏曲1、避免鼻部外伤。有关一项鼻中隔偏曲的普查资料显示,约有60%-70%的鼻中隔偏曲患者是由外力造成的,比如有些外伤导致鼻出血,血止住了,却没有对鼻部进行检查和必要的矫正,导致鼻骨发育异常,从而出现了鼻中隔偏曲。因此,主要还得从预防鼻部外伤做起,尤其是那些好动的孩子尤其要注意,因为孩子鼻骨还在发育中,鼻部损伤极易造成鼻骨畸形发育。
、积极防治鼻部疾病。专家介绍,其实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疾病也是引起鼻中隔偏曲的重要原因,因为这些疾病会带来鼻部发干、发痒等不适,患者会出现揉鼻、挖鼻、擤鼻的动作,可想而知,儿童遭遇鼻部疾病又会对鼻甲骨发育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就算是成人做这些动作也会对比较脆弱的鼻甲骨造成损伤,导致异常,也就有患鼻中隔偏曲的危险了。
、对于经常用口呼吸的小儿,家长要引起重视。因为小儿要是腺样体肿大的话,则会发生张口呼吸,这时鼻通气受影响,小儿以口代偿,久而久之,会致颌面骨发育畸形,硬腭高拱,结果使鼻腔的底部上抬,渐使鼻中隔呈偏曲状态,因此用口呼吸的小儿最好去做检查,及早阻断病源,预防鼻中隔偏曲。
4、此外,大家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力,抵抗疾病的发生,同时注意鼻腔内的卫生,可以定期洗鼻,不要让鼻子染上细菌和病毒,潜伏危害。
1术后预防编辑
1、术后进食温的、清淡的、易消化的流质食物,1-天后改回普通饮食;
、忌烟酒、辛辣刺激以及过硬的食物;
、必要的口腔清洁,增强营养、适当锻炼身体;
4、洗鼻、揩鼻涕时不要太用力,防止出血;
5、如果发现填塞的纱布松动或者脱落,不要自行随意处理,及时找医生就诊等。
1用药安全编辑
一般手术后都要忌辣、海鲜类食物。宜吃些补气或血的东西,如:枸杞、银耳、红枣等。
鼻中隔偏曲术后注意:
1、预防重点主要是防止鼻部外来损伤。
、矫形手术后鼻腔填塞物可于术后4-48小时内抽除。可先抽右侧,翌日再抽另一侧。
、由于鼻内手术后粘膜反应较明显,抽去纱条后,鼻内可薄薄地涂擦黄连膏。
4、若切口愈合良好,术后5天可除尽填塞物。
以下情况不宜手术:
(1)鼻内急性感染者。
()未经治疗的鼻窦炎。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的高血压等。
(4)心功能不全、血液病等。
(5)女性患者经期中。
(6)18岁以下者。
技术评论
鼻中隔矫正术的目的是解除由鼻中隔引起的鼻塞、头痛和鼻腔出血等症状,减轻鼻腔神经末梢的应激状态,为相应器官的功能恢复创造条件。研究表明,鼻中隔偏曲特别是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密切相关。高位偏曲的鼻中隔影响鼻窦的引流,矫正鼻中隔偏曲尤为重要。高位偏曲的鼻中隔矫正后有利于鼻腔外侧壁的手术操作和术后中鼻道的处理,对防止鼻腔粘连和鼻窦炎的复发有重要意义。矫正后因棘突或嵴引起鼻腔出血或压迫鼻腔外侧壁引起的头痛可得到改善。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传统手术相比,有照明好、术野清晰、易于剥离的优点,特别是对后端、高位偏曲和骨偏曲暴露不充分的患者有较大的优势,提高了手术疗效。
鼻中隔手术最易出现的并发症是鼻中隔穿孔,术中预防鼻中隔洞穿关键在于:
①切口部位要在鼻前庭皮肤与黏膜交界的皮肤侧,此处组织韧性好,可扩张性强,剥离不易撕裂,这与陈恩凤观点一致,如低位偏曲,可延长切口。如黏膜糜烂,用红霉素眼膏涂布,待黏膜基本正常后
②剥离要确保在黏骨膜下进行。在切口上选择5mm区域用小圆刀片轻刮,用1‰肾上腺素小棉球止血,显露白色软骨面,用薄的剥离子撬起切口边缘,上下剥离,由前向后剥离到鼻中隔软骨与梨骨的交界处,能感觉到明显阻力,表明在黏骨膜下,此时可以在原基础上放心地上下剥离。鼻中隔嵴或棘是最容易造成穿孔的,要确保一侧黏骨膜完整,可以边做边压折嵴突或棘,从周围逐渐剥离。如粘连明显,不能完全剥离,则终止手术,以免造成永久性穿孔。
③鼻中隔软骨层的切口,要在原切口后方~mm处,用刀片切一个mm长切口,仅切开软骨的/,用剥离子向上后方斜坡式放入软骨切口内,适当力量撬起鼻中隔软骨,上下移动,确定在黏骨膜下时,用剥离子在小切口处下拉,形成鼻中隔软骨层完整的切口。
④如果术中出现洞穿,一侧黏膜完整者,一般不会引起鼻中隔穿孔。如果两侧都有洞穿,将术中取下的鼻中隔软骨修剪好重新放回术腔,以利于黏膜移行复位。
鼻中隔矫正术,另一种常见并发症是鼻中隔血肿,47例患者中1例出现血肿,与患者有过敏性鼻炎、反复打喷嚏有关。因此,围术期控制过敏性鼻炎,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为了防止术后出现鼻中隔血肿,术中应该将术腔的碎骨片清除干净,并将偏曲的鼻中隔矫正成中间位,复位后的双侧黏骨膜对合紧密,不留死腔。
手术过程1、麻醉及患者体位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切口于鼻中隔偏曲凹面一侧,将鼻小柱向对侧牵拉,在中隔软骨游离缘的鼻前庭皮肤处自上而下切开,上自鼻背,下至前鼻棘,使鼻中隔前缘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自切口向后分离鼻中隔凹面侧的软组织和底部粘骨膜,充分暴露切口侧的鼻中隔支架。
4、将中隔软骨在鼻背缘与鼻侧软骨离断,自中隔软骨后上及后下底部与骨质交界处分别切除一窄条(~4mm宽)中隔软骨,使整个中隔软骨只附着于对侧未被剥离的办组织上。
5、如果鼻中隔骨部支架也有偏曲,可经中隔软骨离断的后缘伸入中隔剥离子,分离对侧鼻中隔骨部的粘膜,然后以中隔咬骨钳切除筛骨垂直板、梨骨等处的偏曲部分。
6、鼻中隔软骨弯曲于中隔软骨凹陷最显著部分,在凹面侧软骨表面作数条深切口,但不得切透对侧粘软骨膜,切口长度应几乎达到整个软骨凹陷边缘,也可在切口之间切除1mm宽的软骨条。经此处理后的中隔软骨所具有的弹力将允许软骨处于平直,将其推回中线即可。
7、检查双侧鼻腔,看是否还有偏曲部分,如还有剩余偏曲部分,应重新撑开切口进行处理。
8、切口缝合,双侧鼻腔用凡士林纱条等压填塞,4小时后抽出纱条,其他处理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