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护考生必看复习资料妇产科护理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1.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

2.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位于大阴唇后部,黄豆大小,可形成脓肿或囊肿。3.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常被称为子宫附件。4.成人子宫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积约5ml。成人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为2:1,婴儿期为1:2。

5圆韧带:有维持子宫前倾位的作用。 阔韧带:维持子宫在盆腔的正中位置。 主韧带:固定子宫颈正常位置的重要组织。 宫骶韧带:将宫颈向后上牵引,间接保持子宫前倾的位置。6.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及阴部内动脉。

7.真骨盆的大小是决定胎儿能否由阴道娩出的重要原因。。

8.真骨盆的标记有:①骶岬;②坐骨棘;③耻骨弓。9.中骨盆平面是骨盆最窄平面,

 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为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

10.骨盆出口平面由两个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两个三角区组成。   

  出口横径:也称坐骨结节间径,为两坐骨结节内侧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9cm,是出口的重要径线。   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8.5cm,两径线之和>15cm时11.黄体退化若卵子未受精,在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正常排卵周期黄体寿命为12~16天,平均14天。   

12.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雌激素

孕激素

子宫

促进子宫生长发育,使子宫内呈增殖期改变。宫颈黏液分泌增多,质变稀薄

使内膜出现分泌期变化,抑制子宫收,宫颈黏液分泌,稠厚

卵巢

促进卵泡发育、调节卵泡内分泌功能。

输卵管

促进输卵管的运动

抑制输卵管蠕动

阴道

上皮细胞角化,阴道呈酸性,增强抗菌能力

加快上皮细胞脱落

乳房

刺激乳腺管增生

促进乳腺腺泡增生

水钠潴留

促进

抑制

垂体

正、负反馈

仅负反馈

体温

升高体温(0.3~0.5℃)

骨钙

促进骨钙沉积,加速骨的生长及骨骺软骨的愈合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其他

促进女性附性器官的发育和副性征(第二性征)的出现

抑制血管、消化道平滑肌收缩

第二章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1.胎盘的形成:胎盘由底蜕膜、叶状绒毛膜和羊膜构成。是母体与胎儿间进行物质交换的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受精后10天左右即可用放射免疫法自母体血清中测出,成为诊断早孕的敏感方法之一。其作用是维持妊娠、营养黄体,使子宫内膜变为蜕膜,维持受精卵生长发育。至妊娠8~10周时分泌达高峰,持续1~2周后逐渐下降。3.妊娠足月时羊水量约ml。在妊娠的任何时期,如羊水量超过ml,可诊断为羊水过多;如在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ml,可诊断为羊水过少。4.妊娠足月胎儿的脐带长约30~70cm,内有一条管腔较大、管壁较薄的脐静脉和两条管腔较小、管壁较厚的脐动脉。   5.妊娠开始的8周是胎体主要器官发育形成时期,称为胚胎;从第9周起称为胎儿。   8周末:面部已初具人形,B超检查可见胎心搏动。   12周末:外生殖器已发育,部分可分辨性别。   16周末:可确定性别,部分经产妇自觉胎动。   20周末:临床上听到胎心音。   24周末:各脏器均已发育,皮下脂肪开始沉积,出现眉毛及眼毛。   28周末:身长35cm,体重g,若能加强护理,可以存活。   32周末:面部髦毛已脱。   36周末:身长约45cm,体重约g,出生后生活能力良好,基本可存活。   40周末:胎儿成熟,身长约50cm,体重约0g,哭声响亮,吸吮力强,生活能力强,能很好存活。6.子宫体:增大变软,妊娠12周超出盆腔,妊娠晚期子宫略向右旋。7.子宫峡部:非孕时长1cm,随妊娠进展而拉长变薄,妊娠晚期形成子宫下段,临产时达7~1Ocm,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8.血液循环系统:   1)心脏向上、向前移位,心率增加10~15次/分。心尖区、肺动脉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2)心排出量和血容量循环血容量于妊娠6周起开始增加,至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30%~45%,平均约增加ml。血液稀释,出现生理性贫血。   3)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白细胞稍增加。   孕妇长时间仰卧时,压迫下腔静脉,能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可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9.停经是妊娠最早及最重要的症状。10.早孕反应:约半数妇女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一般约持续12周左右后消失。11.妇科检查:阴道和子宫颈充血、变软、呈紫蓝色。子宫增大,子宫峡部极软,宫体与宫颈似不相连,称“黑加征”,为早孕典型体征。 

 12.胎动:正常胎动数约3~5次/小时。13.胎心音:正常胎心率~次/分钟。14.胎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胎产式。15.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简称胎位。。。如:枕先露时,枕骨位于骨盆左前方,为枕左前位。16.预产期推算:末次月经第1天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如为阴历,月份仍减3或加9,但日期加15。17.听诊: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侧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枕先露时,胎心音在脐下方右或左侧;臀先露时,胎心音在脐上方右或左侧;肩先露时,胎心音在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24周前胎心音多数在脐下正中或略偏左右处听到,当腹壁紧、子宫较敏感、确定胎背方向有困难时,可借助胎心音及胎先露综合分析判断胎位。18.骨盆外测量   1)髂棘间径: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正常值为25~28cm。以上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的长度。   3)骶耻外径:正常值18~20cm。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短,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   4)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正常值为8.5~9.5cm,平均值9cm。   5)耻骨弓角度:正常为90°,小于80°为异常。19.骨盆内测量常用径线有:   1)骶耻内径:也称对角径。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即为真结合径值,正常值为11cm。   2)坐骨棘间径:测量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Ocm。20.高危因素评估   下列高危因素:孕妇年龄18岁或35岁。异常孕产史、各种妊娠并发症、各种妊娠合并症。

第三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1.足月产:孕满37周而不满42周分娩者。2.早产:孕满28周而不满37周分娩者。3.过期产:孕满42周及以上分娩者。4.影响分娩的四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5.腹肌、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腹压在第三产程还可促使胎盘娩出。6.骨盆倾斜度:骨盆入口与地平面说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度。若骨盆倾斜度过大,影响胎头衔接和娩出。7.位于胎头前方,为两额骨与两顶骨的空隙,称前囟,呈菱形。8.位于胎头后方,为两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空隙,称后囟。9.枕下前囟径:自前囟中心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离,平均9.5cm。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10.下降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中,临床上以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若先露部颅骨最低点在坐骨棘水平时以“O”表示,棘上1cm为“-l”,棘下1cm为“+1”,依此类推。11.正常枕先露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12.见红:是分娩的一个比较可靠的征象。在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内。13.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从开始出现间歇5~6分钟的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初产妇需ll~12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l~2小时;经产妇需几分钟至l小时。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14.第一产程又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 潜伏期: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约需8h,超过16h称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平均需4h,超过8h称活跃期延长。15.预防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遵医嘱注射缩宫素。

第四章 产褥期的妇女护理

1.产后第一天子宫底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0天,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测不到子宫底,产后6周恢复到正常未孕期大小。

2.产后位于低雌激素、高泌乳激素水平,导致乳汁开始分泌。考试用书

3.初乳是指产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一般产后7天,乳房开始分泌过渡乳,产后14天以后乳房分泌成熟乳,

4.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约~ml。

5.每日用O.2%苯扎溴铵冲洗外阴两次,水肿严重者局部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如有侧切伤口,产妇应采取健侧卧位,一般于产后3~5天拆线,于分娩后7~10天可温水坐浴,但恶露量多且颜色鲜红者应禁止坐浴。

6.纯母乳喂养指婴儿从出生至产后4~6个月,除给母乳外不给婴儿其他食品及饮料,包括水(除药品、维生素、矿物质滴剂外),称为纯母乳喂养。7.母婴同室指产后母婴24小时在一起,母婴分离不应超过1小时。

第五章 新生儿保健

1.由于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频率较快,每分钟30~40次,2.在出生后48~72小时出现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3.血清中胆红素值在出生3天正常范围是4~12mg/dl。 

4.90%的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排出第一次胎便。 

5.一般不超过10%,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7~1O天,体重恢复到原有水平。6.低血钙症是指血钙值低于7mg/dl,一般多发生于新生儿出生2天内或6~10天之间。      7.预防低血糖:立即进行哺乳。   

8.新生儿沐浴:沐浴前应调节室温在26~28℃,水温为40℃左右。沐浴时间应选择在喂奶后1小时,防止婴儿呕吐。

9.一般脐带在出生后7天左右自然脱落, 

10.做好免疫接种:卡介苗在出生后24小时后即可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11.抚触的注意事项   (1)抚触时间: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开始,应在沐浴后,两次哺乳之间进行。每次抚触10~15分钟,每天2~3次。   (2)抚触室温度:应在28℃以上,全裸时可使用调温的操作台,温度为36℃左右。

第六章 高危妊娠妇女的护理

1.宫底高度曲线是妊娠图中最重要的曲线。2.常用的方法有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比值,羊水中肌酐值,胆红素类物质含量,淀粉酶值及脂肪细胞出现率等。 

3.卧床休息可改善子宫胎盘血循环。一般建议孕妇取左侧卧位。 4.遗传性疾病:对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做羊水穿刺遗传学诊断:孕妇年龄≥35岁;曾经生育唐氏综合征患儿或有家族史等。一般在妊娠16周左右做羊水穿刺,有异常者要终止妊娠。

5.正常胎心基线变异在5~25次/分之间。

6.减速:又可分为三种。早期减速是与子宫收缩几乎同时开始发生,子宫收缩后即恢复正常,正常减速幅度50次/分,这是宫缩时胎头受压,脑血流量一时性减少的表现,不受体位或吸氧而改变;变异减速是宫缩开始后胎心率不一定减慢,减速与宫缩的关系不恒定,但减速出现后下降幅度70次/分,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恢复也迅速,这是因为子宫收缩时脐带受压兴奋迷走神经所致,嘱孕妇左侧卧位可减轻症状;晚期减速指子宫收缩开始后一段时间(一般在高峰后)出现胎心率减慢,但下降缓慢,下降幅度50次/分,持续时间长,恢复也缓慢,可能是子宫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缺氧的表现。7.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的方法   ①无应激试验(NST):用于观察胎心基线的变异及胎动后胎心率的情况。正常情况下,20分钟内至少有3次以上胎动伴胎心率加速15次/分称无应激试验有反应。

②宫缩压力试验(CST)或缩宫素激惹试验(OCT):是通过子宫收缩造成的胎盘一过性缺氧负荷试验及测定胎儿储备能力的试验。

8.l2小时内胎动次数10次或低于自我测胎动规律的50%.9.羊水胎粪污染和胎儿头皮血pH值下降,出现酸中毒。

医学教育网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北京那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pwm.com/ysbj/176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