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总结CPA占位知识与诊断

导语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angle,CPA)区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6%~10%,且该区组织结构复杂,病变的组织来源较多。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CPA占位的一些基本知识,要多多支持哦!概况CPA占位多表现为听神经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和三叉神经瘤。较少表现为蛛网膜囊肿,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病变多呈椭圆形,有的呈圆形、半圆形、不规则形和哑铃形,多数为良性病变,良性病变的边缘较光整。CPA的病变可分为脑内病变和脑外病变,多为脑外病变。听神经瘤听

神经瘤约占该区占位性病变的85%,常单侧发病,双侧发病少见,多见于神经纤维瘤病Ⅱ型。肿瘤起源于第Ⅷ对颅神经的前庭部分,早期病灶较小,常局限于内听道内生长,表现为听神经的增粗,以后沿着神经向阻力较小的内听道外及桥小脑角区生长。

MRT1加权图横切位(A)示肿瘤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并向内听道内生长,呈稍低信号,不均质;T2加权图(B)肿瘤呈不均质高信号。增强MR扫描横切位(C)和冠状位(D)示肿瘤显著变化,并累及听神经内听道段。

脑膜瘤

位于CPA的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8%~13%,为CPA占位性病变的第二位。肿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细胞,任何有脑膜或残留脑膜的区域均可发生。脑膜瘤常以宽基底与邻近硬脑膜紧密相连,但也有部分脑膜瘤发生于软脑膜而不是起源于硬脑膜。

MRT1加权图横切位(A)示肿瘤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呈等信号,与脑实质间可见低信号环带;T2加权图(B)肿瘤呈等信号,信号较均质。增强MR扫描横切位(C)和冠状位(D)示肿瘤显著变化,肿瘤与小脑幕广基底连接。

表皮样囊肿

亦称胆脂瘤,是CPA区第三大常见的占位性病变,占颅内肿瘤的1.2%~2.4%,其中40%~50%发生在CPA区,起源于外胚层的先天性病变。

MRT1加权图横切位(A)示肿瘤位于右侧桥小脑角晓得囊性病变,呈均质低信号;T2加权图(B)呈很高信号;DWI(C)呈很高信号,增强MR扫描(D)不强化。

三叉神经瘤

三叉神经瘤是发病率仅次于听神经瘤的神经鞘瘤,肿瘤沿第V对颅神经的走行生长,可累及神经的脑池段和(或)其在岩骨尖的Meckel腔部分以及海绵窦段。肿瘤常分为三型:中颅窝型、骑跨型和后颅窝型。MR表现中颅窝型及后颅窝型肿瘤常为圆形或类圆形,骑跨型则表现为哑铃状,信号特点与听神经瘤相似,特征性表现为三叉神经增粗与肿瘤相连续、Meckel腔扩大、颞骨岩部骨质吸收或破坏、跨越中后颅窝呈骑跨式生长。

MRT1加权图横切位(A)示肿瘤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向前延伸到鞍旁,呈稍低信号,境界清楚;T2加权图(B)肿瘤呈均质高信号。

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瘤的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瘤均易发生囊变,听神经瘤常表现为第Ⅶ、Ⅷ对颅神经增粗,并与肿瘤主体相连,内听道扩大伴/不伴骨质吸收。三叉神经瘤肿瘤主体位于内听道内上方,第V对颅神经增粗,无内听道扩大,常伴有Meckel腔的扩大及颞骨岩部的骨质吸收/破坏,可跨越中后颅窝生长。

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与完全囊变的神经

源性肿瘤的鉴别蛛网膜囊肿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特点与脑脊液一致,DWI呈低信号,增强后不发生强化。表皮样囊肿虽也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但信号常不均匀,内混杂絮状等信号,且肿瘤呈“见缝就钻”的生长特点,DWI呈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完全囊变的神经源肿瘤可见到增粗的颅神经与之相连,囊内可见分隔,增强后可见囊壁强化。

CPA肿瘤与邻近部位突入CPA生长的肿瘤的鉴别

脑半球和脑干的胶质瘤在MR主要表现为边界欠清,病灶周围可见明显水肿带,肿瘤的中心不位于CPA而位于小脑或脑干,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室管膜瘤主要见于小儿及青少年,肿瘤可发生囊变,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无明显特征性,鉴别诊断较困难,须结合临床资料及病史。

参考文献:

(1)史玉振,王中秋.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2(10),

(2)平小夏,孟倩,田霞,等.医学影像杂志,,24(1),12









































白癜风初期能治好吗
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pwm.com/ysbj/189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